NEWS CENTER
国家广电智库 | 《一路朝阳》:以积极向上勇于奋斗的青年群像向时代致意
近年来,现实题材的创作随着整体市场风向的变化愈来愈垂直细分,衍生出多种类型。其中,如《一路朝阳》这类剧集以朴实生动的叙事风格、幽默细腻的视角,描绘出当下时代中每个鲜活生动的青年人和他们的故事。这类故事蕴含的能量在创新有趣的叙述中抵达人心,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共鸣。
影视剧担负着引领青年精神风貌和正向价值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打造一部“值得看”的高品质剧集,首先要让观众“喜欢看”。从这一层面来说,这类现实题材剧集对于都市、职场图景的勾勒和对于青年群体的观照,都要深入到内部,一方面需要客观呈现都市人群的多元真实状态,另一方面则借助剧集,展现不同群体的困境与能量,并直击大众的潜在精神诉求。
积极的现实表达成为创作的潮流,为这类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一路朝阳》讲述了两个初入社会的女孩作为“北漂一族”在北京一路打拼、互帮互助的奋斗故事。剧中,青春奋斗不是靠嘴说的,而是在现实的水深火热中实践出来的。其中,单亲家庭长大的南方姑娘李慕嘉从读书到就业,一直拼尽全力做到最好,毕业后如愿进入北京最知名的律所工作;热情能干的田蓉毕业后求职未果,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房产中介,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满脸稚气的年轻女孩们怀着一腔热血逐梦北京,故事就从此拉开帷幕。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大都市中她们是别人眼里的“北漂一族”,城市繁华光鲜的另一面则是她们穿越荆棘的奋斗之路。
随着剧情的推进,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年轻人悉数亮相,共同构成了《一路朝阳》的青年群像。没有聚焦单一行业,而是将不同职业身份纳入表达,这部剧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有着广泛的职业覆盖度,包括行政助理、见习律师、售楼部经理、保险推销员、房产中介等。这不仅仅涵盖多元类型的都市人群,也恰恰是城市高速建设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变化性不断增高的真实写照。剧中青年们初入职场后的奋斗故事,正是后奥运时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普通人职业生活的缩影。
剧情上的创新之外,《一路朝阳》吸引人的关键还在于其蕴含的成长现实内核。剧中对都市情感的多面刻画、对职场人现实困境的描摹、对奋斗成长路径的塑造,都以温暖的现实主义底色让观众看到了都市题材剧的另一种模样。
围绕李慕嘉和田蓉两位女主角展开,剧集串联出有关爱情、家庭和事业的多条线索。《一路朝阳》将焦点聚集在这两位女性身上,并非仅通过毕业至工作的阶段来全面呈现一个女性的“完整”生活,而是探索了从青涩的青春期到职场上的自信展现,女性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变化。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从大学校园到毕业就业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十余年间发生的故事进行刻画,《一路朝阳》重新诠释了择偶、职场、夫妻关系、育儿等社会热点议题,同时也间接展示了女性的价值观在成长中的演变。
在此意义上,女性叙事,就是每一个人的叙事。置于当下语境中,李慕嘉和田蓉自然也不仅仅是新时代女性形象的代言者,她们更像是在这个时代中遭遇困惑,用并不高昂的声音去渴望叩响甚至是回应人生大书的年轻人们。通过勾勒青年人与祖国共同成长、与时代前行共进的青春画卷,这部剧鼓舞新时代广大青年从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找寻自身价值定位、汲取奋斗精神力量,用青春汗水谱写新时代奋斗华章。
以小见大折射社会变迁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优质剧集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为当下语境讲述青年故事和都市生活打开了新思路。我们从一众作品中看到了对真实社会面貌的呈现和分析。例如,《一路朝阳》对准当下更显著的社会议题,例如“小镇青年能否在大城市立足”“该不该买房”“什么是健康的伴侣关系”等。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然而,这样的表达又区别于单纯的宣传或说教,而是在真实的职场和都市情境中完成人物和故事的生动塑造,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底色。
因此,《一路朝阳》看似书写了两位女性独特而相互关联的都市生活故事,但实际上它更像是透过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那些看似司空见惯的问题。所有影视故事都是成长故事,李慕嘉和田蓉通过与生活和社会的互动,不仅仅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是将她们宝贵的品质与观众的现实产生了互动。当大多数都市励志剧只关注于矫揉造作的情节,那些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和联系的作品则显得格外珍贵。
此外,剧集也以小见大地借由十年跨度中青年人的成长故事折射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翻天覆地的蜕变。在都市打拼中,主人公们不断刷新着对于“房子”和“家”的理解,而“一路朝阳”的也不仅仅是荧屏中的年轻人,更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你我他,是蒸蒸日上的社会时代环境。
还原某一种“真实”并非是影像的最终目的,观照现实、传达能够穿透人心的力量,才是其真正的目标。我们相信像《一路朝阳》这类影视作品的明媚阳光,不仅照耀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也同样洒进每一个观者的心底,每一个现实议题的缝隙之中。要呈现现实,更要引领现实。当一部剧集围绕职场和都市生活讲述青年的励志故事,并通过塑造的群像激励当代年轻人奋斗前行,观众也会在观看过后得到一些新的理解和力量,由此,影视剧价值的“句号”才算完成。